达州专业制造电线电缆
郑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电力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注册资本2.046亿元,目前在焦作武陟建立了线缆生产和研发基地,在郑州设立国内外营销中心。现有员工160人,公司已注册电线电缆行业商标“ZLGF”。
公司已经实现股份制改造,目前已在中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中国电线电缆行业产能过剩、利润率低,线缆生产企业反映的行业经营困难。这种声音经常出现在各种报刊杂志或网络媒体上,但实际上,这个问题需要细分。电缆行业利润率低是错误的。这是因为它只知道一个,而不知道另一个。并非所有有线电视公司或有线电视产品都存在产能过剩和利润率低的情况。也有毛利润在25%以上的有线电视公司。
市场分布:从用户的地域分布和消费能力等因素,来分析特种电缆行业的市场分布情况,并对消费规模较大的重点区域市场进行深入调研,具体包括该地区的消费规模及占比、需求特征、需求趋势。用户研究:通过对特种电缆产品的用户群体进行划分,给出不同用户群体对特种电缆产品的消费规模及占比,同时深入调研各类用户群体购买特种电缆产品的购买力、价格敏感度、品牌偏好、采购渠道、采购频率等,分析各类用户群体对特种电缆产品的关注因素以及未满足的需求,并对未来几年各类用户群体对特种电缆产品的消费规模及增长趋势做出预测,从而有助于特种电缆厂商把握各类用户群体对特种电缆产品的需求现状和需求趋势。
达州专业制造电线电缆
由于特种电缆盈利能力高,普通电缆供过于求,利润空间不断缩小。我国大部分电线电缆企业已转向特种电缆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现阶段,我国有大量的特种电缆企业,主要是中小企业。2016年,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562家。从行业分布来看,约54%的企业位于华东,17%在华南,10%在华东,其余不到10%。此外,前三名地区企业数量超过全国的80%,前五名地区企业数量占全国总数的93%-96%。综合来看,行业区域集中度较高。
做到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谋求发展、为社会承担责任,打造互利互信、持续创新、绿色共享的企业形象。
郑缆科技目前主要产品: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绝缘架空电缆、架空导线、控制电缆、布电线、矿物质绝缘等特种电缆共六大类。广泛应用于电力、建筑、冶金、铁路、交通、电信、石油、化工和国防军工等行业和领域。与电网、大唐电力、华润电力、中核二十二局、富士康集团、中国铝业、中平能化、建业集团、绿地集团、中国建筑集团、中冶集团、上海宝冶、中铁集团、电力安装公司等大型集团公司形成了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样板工程主要有建业集团凯旋广场、绿地集团绿地中心、哈尔滨机场、郑州体育场、郑州市中心医院、郑大二附院、中平能化尼龙66切片项目,焦煤集团企业水泥项目、中国电信枢纽楼增容项目等。产品出口到中东、东南亚,拉丁美洲及非洲等12个和地区,不断实现全球业务的持续稳定增长。
高温超导输电:预计到2020年,全球超导应用市场总量将达到2440亿美元,高温超导电缆将占市场的5%左右。高温电缆作为特种电缆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命力强,供不应求。我国每年从国外进口约20亿元人民币用于国内建设。由于采用高传输电流密度的高温超导材料作为导体,液氮作为冷却介质,高温超导电缆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损耗低、无火灾隐患等优点。.常规电力电缆的传输损耗约占传输功率的7%,而高温超导电力电缆的传输损耗仅占0.5%。如果考虑制冷消耗的能源,节能60%以上;在相同的重量和尺寸下,它可以与传统的电力电缆相媲美。相比之下,高温超导电缆的容量可提高3~5倍,损耗可降低60%,重量可减轻80%以上。适用于大电流短距离传输的场合,如城市中心配电、电镀、电解行业、发电厂和变电站等。
达州专业制造电线电缆
交通用电线电缆重点关注,为应对经济危机,扩大内需,我国政府巨资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其中,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现代汽车、舰船和大型飞机等是今后我国重点发展的项目。这些现代交通工具制造需要大量电力、控制、信号和仪表电缆,如机车车辆用线;机车车辆用信号屏蔽电缆、计算机和电工仪器用电缆;城市轨道交通直流电力电缆;汽车低压电线;飞机用线和舰船用无卤低烟阻燃电缆等。
公司的研发和生产基地占地面积30150㎡,建筑面积22750㎡。位于武陟产业集聚区创业路东段。引进了国内外先进的生产设备、检测设备等。公司目前拥有多种产品标准生产能力,一是严格按照标准(GB)生产;二是根据客户需求按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英国标准(BS)、德国标准(DIN)等国际主要标准生产;三是按客户要求进行定制化生产(特殊要求电缆产品的设计和制造),充分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产品需求。
达州专业制造电线电缆
核电站电缆市场看好,虽然日本核事故,影响国内核电发展,但早在我国“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电力发展的基本方针是为深化体制改革,加强电网建设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优化发展水电,积极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天然气发电,积极发展新能源发电,贯彻发展低碳经济,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能源效率。按照其规划,到2020年将实现27~40个1000兆瓦核电机组,核电比重将从目前的1.8%上升到4%,甚至提高到7%~8%。